第312章 解毒-《生如戏唱》


    第(2/3)页

    所以一世人生万劫难,无论圣贤仙佛,俱是由人修成。而人偏不知自爱,情甘醉生梦死,虚生一世,甚或一意孤行,无恶不作。等到恶贯满盈,生膺显报,死伏冥诛,堕入畜生道中,受那无量苦难,就悔之无及了。

    对于修行者而言,“觉“不是一个终结,也是相对的开始,因而,佛或者禅所体验到的空,不是虚无的空,而是人和一切事物任运无碍的圆满。

    禅师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不是说翠竹黄花都有佛性,而是说我们要打破十方三世的一切差别秘隔阂,不迷执于有情或无情,才能见到佛性。

    万般执念,皆因有情,刻意遗忘,不意味着未曾拥有。记住别人的过错与缺失,是对自己的惩罚,你何时放下,便何时消除烦恼。每个人都有一颗禅心,但终要经历无尽的劫难,方能好好地走过这一生。带一颗从容慈悲的心修行,可见山水,可见众生。

    生命的理由并非只将自己栖居在无尘无沙的地域,而更严肃的行动乃是眷顾前尘之后又回到红尘的中心成就一肩慷慨所谓对人世的不忍。

    草木有了灵性,便行走于人间,生出爱怨情恨之事。或许每个人的前生,都是一种植物,或浓郁,或简淡;或尊贵,或清贫;或典雅,或平庸。今世投生于富贵侯门,或转世于百姓人家,荣华与清苦,皆看造化。

    也许,他志向远大,希望能在人世间叱咤风云,却无奈命运不济,身处旋涡之中,受尽小人欺凌,无法施展抱负,所有理想被挤压在角落,看不到半点光亮;也许,他梦想着将自己安放在远方的云水之间,远离尘嚣,却不得不面对俗世的纷纷扰扰,在汹涌的人潮和不休的争斗中,苦受煎熬。

    我如果想得那么明白,还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坐化圆寂,死了骨头缝儿里还有舍利子,你们和尚不就没吃喝了吗?世界上,需要有执迷不悟的,万劫不复的,痛不欲生的,生不如死的,才显现你们和尚的价值和可贵啊,我帮你们,我入地狱。

    人处世间,江湖风险,似乎不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个江湖里,有人自清自爱,有人随浊随堕,完全是看个人的选择,“身不由已“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我想起《韩非子》里说:“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如果心里有清白的向往,而还继续混浊,当然会有矛盾、冲突与挣扎了。

    原来坚守是这般不易,沉沦却是如此容易,死只是得偿所愿,痛苦一时,而苟活于世间竟是痛苦的漫漫延伸,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小曼如九天精灵入凡尘,走到哪儿,她都肆意妄为,本着她的心,生活给她教训,她也知道去改过。但只怕没有改过机会,一不小心又坠入苦海。苦海也罢,她便在苦海里游水,浮浮沉沉。

    我自是做不得她们那般旷世女子,也不想做。我亦只是不经意路过这一世人间,与梅花做了知己,不想过多地干涉凡尘俗事,唯愿自身清净,花落无痕。以往遭遇风雨扰乱,心生惶恐不安,怕卷入是非,落于泥淖,不得安宁。如今,纵然天塌地陷,我亦波澜不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