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任务-《生如戏唱》
第(2/3)页
刘秀回答,天子家跟平民不一样……
通过上面这篇文章大家可以了解到:
东汉初年的时候“地方豪强”,势力有多大——私藏死刑犯,地方官吏都不敢过问。
那为什么“地方豪强”为什么这么牛B,连地方官吏都要退避三舍?
第一点:有钱!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土地是衡量财富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在乡里拥有庞大的“庄园田产”,为了保护这些“财产”,甚至还有独立的武装(庄客)卫队,以及号召发动乡众的能力和名气威望。
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家“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家里有田七百多顷,所以一个外姓人家,在汉朝过着堪比刘姓“诸侯王”的生活。
刘秀的外公樊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馀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馀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
这位老财主,八十岁死的时候,一下子就免除了乡人借的数百万的贷款……
这些“地方豪强”,在太平时代,就是乡村秩序的缔造者。当乱世来临,随便就可以拉起一支千百人的“义军”。
一个月“工资”才几十斗的地方官吏,为啥不敢得罪田产几百公顷,家财上万的地方豪强,大家基本可以明白了……
第二点:有势!
在乡下有田有地,有庄园武装,这样顶多算一个“大地主”“土财主”。
你“藏亡匿死”,这是罔顾王法,毕竟跟“天子和王法”对着干,但是如果,你跟“天子”就是一家人呢?
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他们在乡下不仅有田产,在朝堂上,更是有自己的代言人——世官!
在东汉的历史书,凡是提到“地方豪强”,往往伴着“累世二千石”这句话。
两千石意味着什么?
东汉官员的俸禄,按照“粮食”来结算,第一等的官员“三公”,俸禄万石。
1)万石:三公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二千石”的官职,至少是前五品的官职,汉朝官职圈的核心。
刘秀的二姐:“新野公主”的丈夫邓晨,祖上就是“世吏二千石”的世官。
地方官吏为啥不敢得罪“地方豪强”,因为人家是“上司上司上司的亲戚”啊!
乡下有几百顷的田产,朝堂有“二千石”的世官,这才能称作“地方豪强”。
第三:经学名望!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推行“以儒治国”,以儒选官——“察举制”,“地方豪强”更添上了第三个光环“经学名望”!
东汉时,社会流行儒学,谁的“儒学”知识高深,谁的名望就高,以儒学名动天下的名士,为天下所重。
这些“名士”,或是通过联姻,成为“地方豪强”中的一员,或是自己直接通过做官,成为”“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通过快速提升的“社会名望”,初步演变成“世家大族”。
有钱,有势,家族子弟,还是有才华的人!
平民不仅不“羡慕嫉妒恨”,还感激尊重你,,在读书人中,你的名声也好,有才华的人还来投靠你——这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争权,黄巾作乱,董卓入京……东汉进入三国乱世。
世家大族,在这场大乱中,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小编以前读《三国演义》,其实有些不明白的,怎么忽然就冒出那么多七七八八的“势力”来,这些“势力”,其实就是“世家大族”。
曹操,起兵时依靠的就是“谯沛武人”,夏侯世家……
三国初期,袁绍麾下谋士如云,依靠的就是“颖川世家”,陈氏、韩氏、钟氏、荀氏……
“五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世传孟子),本身就是跟“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世传尚书),齐名的超级世家大族。
小霸王孙策,进驻江东,“尽诛英豪”,打击当地的世家大族,最后还是被“世家”的家臣,在狩猎时刺杀砍死……
第(2/3)页